【釀電影】把活在自己世界的動畫,畫成活在世界裡的自己的新海誠:《天氣之子》_艾莫西.jpg

文/艾莫西

著迷新海誠的,大概身上都有些悲觀因子。相遇卻無法廝守,建構了新海誠早期以來一脈相承的悲戀路線。我從《秒速五公分》接觸到他,感情狀態正好是一片迷茫。一句「時間帶著明顯的惡意從我身上流過」成為我與新海誠的共通語言。從不相信時間是解藥的我,在他的作品中找到了共鳴。

那是2007年,連手機都還很智障的年代。對於感情的表達,也僅只是能撥出一通電話就足以心跳加速的笨拙。於是回過頭再往前追《星之聲》,就也能理解為何手機可以成為兩人維持情感的重要寄託,即使隔著光年,總還有相信會被找到的原因。對一廂情願的人來說,一組電話號碼就是千言萬語。

艾同學莫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涉人生】創作者的心魔與童年養成:《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_艾莫西.jpg

文/艾莫西

人世間最可怕的,不是那些被說出的事;而是有人想盡辦法不讓你講出來,以及那些不知道該問誰與無處述說的事。

電影《在黑暗中說的鬼故事》,改編自90年代著名的兒童讀物,由於書中的插畫太過駭人,小說內容被認為超乎兒童心智所能負荷,這本兒童讀物竟被多國列為禁書長達數年之久。然而,可想而知人的心態,越禁就越想一探究竟。也讓這本讀物始終都在恐怖小說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艾同學莫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涉人生】一切都安好無恙:《從前,有個好萊塢》〈Once Upon a Time … in Hollywood〉_艾莫西01.jpg

文/艾莫西

看《從前,有個好萊塢》的同一天,先看了二十週年重新再映的《駭客任務》。大概是《駭客任務》的視角仍然新穎,相較之下《從前,有個好萊塢》反倒顯得清淡。前者來自1999年,後者陳述1969年,一天躲進電影一口氣重返了五十的年,我還在上一世準備投胎的年代。

《從前,有個好萊塢》清清淡淡,但說清淡好像又不太貼切。電影拼貼了許多屬於導演昆丁塔倫提諾的喜好,關於他如何被西部片影響,如何著迷於電視影集與義大利西部電影的過往。片名寫著好萊塢,你以為他要說好萊塢的紙醉金迷或黑箱規則;或是那樁震驚好萊塢的兇殺案。你以為他要諷刺些什麼因為他總習慣如此。但令人意外,這些都沒有出現在電影裡,取而代之的反倒是那些鏡頭之外的細瑣,拍攝以外的絮叨。昆丁將只有行內人理解的片段,拍出了我們也能共鳴的心境。以為很遙遠的好萊塢,只活在四方框內的大明星,原來也都跟我們一樣。

艾同學莫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久沒有聽到這樣一首可以讓我REPEAT好幾天的歌。
大概是因為前陣子的台北經常下雨,
大概是下雨時我總會想起一些人。

艾同學莫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涉人生】我們每個人都是胡迪:《玩具總動員4》(Toy Story 4)_艾莫西01.jpg

/艾莫西

如果不是《玩具總動員》在年初忽然釋出第四集的上映訊息,我想我大概也不會察覺這系列竟是24年前的事。距離第三集已經九年前。時間真是奇怪的東西,總是一個回望才發現歲歲年年,而坐在辦公室有時不過一小時卻比什麼都漫長。

艾同學莫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涉人生】我們與愛的距離:《理論上的完美另一半》(Osmosis)_艾莫西.jpg

文/艾莫西

對追劇實在沒多大耐心的我,居然在三天內把這齣法國影集給追完了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被吸引的原因來自劇名,我個人很吃很口語或很多字的片名。而這齣《理論上的完美另一半》吸引我的則是在「理論上」這三個字。

《理論上的完美另一半》是部科幻題材的影集。概念與黑鏡的某些單元設定頗像。劇情講述巴黎有間高科技公司打造了一款像藥丸的奈米植入器,人們只要把它吞入即可與公司內名為「馬丁」的超級電腦連結,透過腦神經與人體內的各種數據演算出你的靈魂伴侶是誰。幫助人們快速找到正確的另一半。

文章標籤

艾同學莫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涉人生】等待是一生中最初蒼老:《鬼魅浮生》(A Ghost Story)_艾莫西01.jpg

文/艾莫西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音樂組合就是優客李林,他們有一首歌叫(等待是一生中最初蒼老),當時年紀小不懂這歌名是什麼意思。如今將邁入不惑,懂了這歌的含意後卻不再是會輕易等待的年齡。前陣子看完《鬼魅浮生》後,竟讓我聯想到了這首歌名。

等待是一生中最初蒼老,這話寫得真好。放在《鬼魅浮生》的劇情上,更是意外契合。簡單來說,《鬼魅浮生》就是一部關於等待的電影。一個關於鬼魂守候著一個屋子的故事。鬼魂守在屋子裡,等著屋裡的愛人回來。
 

艾同學莫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涉人生】以正確的名字呼喚每件事物:《來了》(It Comes)_艾莫西01.jpg

文/艾莫西

我喜歡中島哲也。連惡評如潮的《幸福的魔法繪本》我都非常喜歡XD。我想,他作品中有某些一貫的主軸很能說服我吧。中島哲也電影向來慣用女性為主線出發。不稱職的母親與邪惡的小孩在他電影裡常會成為某種同類,雖然中島哲也的電影大多為小說翻拍,但微妙的連結似乎成了這些原著在他眼中的共通點。

中島哲也很擅長營造「美好」本身的詭異感。在他的電影中,幸福的家庭視角往往帶給觀眾某種不適,刷淡的色調與柔焦,主角洋溢的笑容也能變成笑裡藏刀。這些風格化的呈現對我來說像一把利刃,輕易就將現實生活中的假象劃破。看中島哲也的電影很痛快,但看完也會感覺到痛。並且很容易陷入自我嫌惡中。

文章標籤

艾同學莫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