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53ad43ee2c622

已經忘了以前那種覺得自己應該可以寫點名堂出來的感覺,開始不覺得自己其實有點本事之類的。年輕的時候錯覺總是很多,始終相信著世界之大必然存在有自己大放大鳴的舞台,而後隨著時間明白了才華或本事之外也必須有點運氣,或一點個性。例如自信或自我推銷,懂了這實在不是自己擅長,也懂得了其實一切也不過是自己過去總太過樂觀。

我曾經是個熱血的人,熱血其實等同樂觀。
但我不再是了。

frank-michael-fassbender-trailer

不再是渴望搶在第一時間看電影的那種人,不再是渴望看完電影恨不得把感觸告訴全世界的那種人。我想過去可能自己總期待能被懂得,被理解,因此願意付出各種努力。但後來我逐漸明白,其實絕大多數的人都只是想被看見,被重視,被感到自己不是異類。這跟被理解之間其實隔著很遠的距離。隨著各種社群媒體製造的快速感觸太多太龐大,我幾乎來不及消化又被另一種聲音掩蓋。我看著每天都說著別人說過的話的人們,看著看著就逐漸讓我無話可說。

我覺得我很怪,就像我看著《法蘭克》電影時那種直接顯然的怪。戴著頭罩的法蘭克不介意讓人看出他有問題,壓根從頭到尾都沒打算與這個世界成為同掛。但這卻不表示他不曾渴望過。

《法蘭克》是部不通俗的電影,卻演著最通俗的人生。

frank10-1000x600

《法蘭克》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描述一名夢想成為創作歌手的男子強(Jon),意外成為索倫樂團的一員。這個樂團跟一般的樂團很不一樣,風格與創作都以主唱法蘭克為首,法蘭克是一名頭戴頭罩從不拿下來的男子,法蘭克領導他們練團的方式也很不同。他強調透過激發每位團員潛能的方式來練唱,並且只用大自然的聲音當樂器,這也讓新加入的強感覺到自己加入了一個擁有無限可能的樂團,於是他開始透過網路的力量把這個樂團的練習方式PO上網,在網路上他們吸引越來越多人關注,直到某天他們接到了SXSW音樂祭的邀請…。

carnage_news_frank_band

天賦異稟的其實都是怪人。在《法蘭克》電影中,我們看見的是一個有「才華」的人,遇上了一個懂得怎樣透過網路讓自己「看起來有才華」的人。這個碰撞非常有趣,網路上某種程度也是把所有關係攤在陽光下,於是我們可以看見很多的攀關係」 ,好像跟某個厲害的人沾上了邊自己也會跟著水漲船高,不過這只是一種錯覺,前提必須建立在你們彼此認識並不深的情況下這種錯覺才有辦法成立。

回到《法蘭克》,當平常根本寫不出歌的強,因為法蘭克而有了一個機會彷彿晉升到樂團時,他意識到了主唱法蘭克的才華,卻也在同時理解了他如果能被看到也只能透過這個樂團。於是當團員發現強對於成名的渴望超越了音樂的本質後紛紛離去,只有又被燃起 (融入群眾) 希望的法蘭克與他一同登台,但卻得到了並非兩人所預期的結果。

p09-fazio-frank-a-20141002

《法蘭克》電影講的既是天才的獨特性也是天才的排他性,而另一個層面則更探討了新世代利用網路製造的集體錯覺與落差。主角法蘭克套著頭罩生活,強何嘗不是在網路上帶著面具視人。他把自己根本平凡無奇的人生透過twitter發文講的好像煞有其事,最後成名的方式不過也只是透過分享了法蘭克的練團方式以及這個樂團的音樂才華。在他的發文裡他自己其實並不存在。而他好奇頭罩下的法蘭克的真面目這點,其實也吻合了網路上大家渴望揭穿真相的八卦特性,強並不理解為甚麼其他團員並不好奇法蘭克的真面目,但這卻不影響他們彼此的默契

電影沒有交代屬於法蘭克與他的團員們的過去,但卻在劇情安排中讓我們明白他們才是真正懂得相知相惜的知己。只有這些團員懂得愛惜法蘭克的才華,懂得他們彼此追求的境界。像是寫部落格並不是為了有人看而寫,而是因為想寫。這讓我想起了那些在還在部落格時期認識的網友們,儘管素昧平生也不曾見過面,但透過文字交流彷彿也能掏心掏肺。

1_4663-kat-IMG-3529_frank-closes-fresh-film-fest-today

社群網路用來打發無聊,因此也製造出一群大部分都很無聊只等著看好戲的人。他們忽視別人的努力,透過寄生或轉載分享把別人的智慧與感觸當成自己的,他們不作過多思考,他們只急著發文,急著發表看法,急著拍手又急著撻伐,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立場,但卻又記得嘲諷那些過份認真的人,用來掩蓋自己的殘破不堪。

「法蘭克只能有一個,而我們都不會是法蘭克。」

法蘭克是一個每天戴著同一個頭罩的怪人,正常人總在網路世界裡每分每秒戴著不一樣的面罩。

Frank-36046_004

終究我們會被隔成兩個世界,一個假裝的正常,一個正常的假裝。我們看著與眾不同的人既羨慕又忌妒,我們害怕著屬於自己的真相被揭穿。天生我材不一定有用,有些人終究一生平庸,熱血其實只跟青春有關,與才能沒有太過直接的關聯。而從事網路工作超過十年的我,也終於厭煩了那些毫無情感基礎的認同或反對,厭倦了一窩蜂的追逐,膩了任何一種拋棄式的興趣與喜好。

電影裡有一句我非常喜歡的台詞是這樣說的,「配合,是最糟糕的合作方式。」我想,我喜愛的網路,我認同的朋友,是我自己定義的方式與關係,我終究無法成為配合這個世道的一份子。

不配合,是一條比配合更難走的路,但很扎實。

Frank 11

當電影來到了最後,法蘭克來到了他的團員身邊,他們依然沒有觀眾,他們依然沒有歌迷,他們依然只有他們自己,一面牆,隔開了酒吧的酒客與台上的他們,而他們,始終站在同一側。

I Love you wall, I love you all.

找到能讓自己說出這句話的人們,就算網路上沒有分享沒有按讚也沒有追蹤其實都已足夠。
雖然我們不一定有用。

FRANK_Selected_Cannes_Still_-_F_30January_0224R.jpg_cmyk

【艾莫西寫在後面】

好喜歡《法蘭克》,或許正是因為這電影並沒有過度的起落,有點好笑,有點無奈,在電影中感受到很扎實的苦,自然也共鳴出很真實的愛。整個選角無敵到位,我恨透了片中的強(其實就是演出《真愛每一天》可愛的男主角多姆納爾格里森),愛死了怪裡怪氣的克拉拉(傑克葛倫霍的姐姐瑪姬葛倫霍飾演),當然還有靈魂人物麥可法斯賓達主演的法蘭克,電影片尾最後一曲的神情真是完美,配上瑪姬葛倫霍ㄍㄧㄥ在眼眶中的眼淚,這大概是我今年看到最溫暖的一個畫面了,看見了真正的愛,用最被小心呵護的方式。

愛與保護,我想這是我們應該學會對待自己真正朋友的方式。



除此之外,《法蘭克》也讓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的一部電影名為《藍色吉祥物》(Kabluey),描述一個不擅於人際關係的怪咖找到了一個扮成吉祥物發傳單的工作,卻因為扮成吉祥物大受歡迎,讓他能透過扮裝的方式獲得勇氣來與他人相處。整部電影中男主角幾乎都穿著整套的藍色扮裝沒露臉,當時看到《法蘭克》時就馬上想起了那部電影。也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直發DVD電影也推薦給大家!

rqgjp9i7pbj5juf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同學莫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