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涉人生】那些還放不開的才能讓我們活著:《時尚鬼才:McQueen》(McQueen)_艾莫西

文/艾莫西

平常對穿著沒太多關注,品牌也不是必追項目。從我呈現出的外在大概很難想像這樣的我也曾在時尚雜誌產業待過三年時間。不過也拜那三年所賜,對於時尚圈的距離與神祕感在那些工作期間明白了是種自以為,產業裡的人與你我相去不遠,即使他們因專業而各自擁有品牌崇尚,不過大多建立在作品本身的質感,而非金錢建立的尊貴。而這往往與大眾接觸精品的方式有所不同。正因如此,時尚產業企圖呈現的價值,與大眾需求兩者間確實有天壤之別。如果無法洞見時尚是以絕對美感為基底打造,擁有排除眾議的特性,那恐怕一輩子都無法理解那樣的東西為何如此名貴,只是總有付出金錢只為買入我付得起的外顯觀感,這時尚的斷層或許永遠都是產業與大眾的鴻溝。

看《時尚鬼才:McQueen》時讓我想起了在雜誌的那三年,一個看起來就是跟時尚八竿子打不著的傢伙闖進了大觀園,一切都很有趣。那三年的工作多年後回憶起存在的價值,除開啟了我書寫的多元外,同時理解了產業後面的人其實也是與你我無異的一般人,只是他們每天追著在乎的,卻是少數人才會關注的消息。而這樣的關注培養出的專業該用在何時?我想應該是開始可以從大量訊息中分辨出自己正在目睹一個未來潮流的眼界,然後用媒體力量推波助瀾的決心吧。

【影涉人生】那些還放不開的才能讓我們活著:《時尚鬼才:McQueen》(McQueen)_艾莫西01

電影《時尚鬼才:McQueen》講述的是英國知名服裝設計師李·亞歷山大·麥昆(Lee Alexander McQueen)的紀實影片。片中的麥昆曾是個胖小子,看不出與時尚有任何關聯的外型,這個穿著寬鬆襯衫與垮牛仔褲的傢伙卻總能製造話題他經手的服裝設計充滿驚世駭俗的元素,在業界擁有英倫壞孩子的封號。出身倫敦小鎮的麥昆家境一般,父親是名計程車司機母親則是老師父親原本希望麥昆成為修理工人,但麥昆的母親發現了他對於裁縫的高度興趣,在母親的支持下,麥昆十六歲到城裡的訂製服店擔任學徒,開啟了麥昆踏入時尚圈的根本。後續被業內人士發掘其出色才華,一路將亞歷山大·麥昆推向時尚圈的頂峰。聽起來像是千里馬遇伯樂的美好故事,然而《時尚鬼才:McQueen》呈現出來的卻不那麼美好。原來在這些時尚背後,功成名就的接踵而來,往往是一連串始料未及的代價。

電影《時尚鬼才:McQueen》透過亞歷山大·麥昆領軍的四場時尚大秀串起他在成名前後的各個時期。四段影像原本應該是要記錄麥昆如何從默默無名到引領時尚,未料最終卻成了麥昆的一生。即使這八年對時尚界的發展而言如此短暫,但麥昆留下的脈絡與其影響,至今仍深深撼動著全球時尚。

【影涉人生】那些還放不開的才能讓我們活著:《時尚鬼才:McQueen》(McQueen)_艾莫西03

「設計必須要挑動人的感官。讓觀眾觀看時擁有憤怒或驚嚇的心情對我來說才有意義。因為設計的飽滿來自情緒。」一 亞歷山大·麥昆

壞孩子麥昆的四場時尚秀,場場都令人驚艷,就連我這種對時尚敏銳度不高的人都看得入神。麥昆的秀主題明確,帶有黑暗且令人不安的詭譎華麗成為他服裝設計的顯著風格。電影安排的第一場走秀主題為「開膛手傑克與跟蹤他的受害者」,這場秀是麥昆1992年的畢業作品,暴力美學的背後,藏有麥昆真實成長背景的陳述。麥昆出生在倫敦東區,正是開膛手傑克殺害五名妓女的犯罪地點。然而暴力元素不單來自百年未解的懸案,同時亦參雜了部分麥昆的私人記憶。這個畢業作品沒有為麥昆帶來理想的成績,但卻因此為他帶來生命中的貴人之一伊莎貝拉布羅(Isabella Blow) ,任職時尚雜誌的布羅看見了麥昆的才華,不但想盡辦法買下麥昆所有設計,更極力將麥昆推薦給身邊時尚界的友人。當時的伊莎貝拉布羅其實也還不是一線的時尚觸角,買下麥昆的所有設計還用了分期付款,不過這兩個尚在時尚產業外圍渴望一席之地的人從此成了摯友,幾乎可以說麥昆能被時尚圈發掘進而踏入高端時尚殿堂,如果沒有伊莎貝拉布羅,恐怕一切都不會如此順利。

實力與機遇,到了某種關鍵時刻就會成為對立的兩方。麥昆在時尚界逐漸闖出了名堂,被法國時裝品牌紀梵希(Givenchy)邀請前往巴黎總部擔任創意總監一職,對麥昆來說,他認為這是他實力展現的具體證明。在以他為首籌組的紀梵希創意小組中,他沒有給予伊莎貝拉布羅任何職位,也沒有在金錢上回饋伊莎貝拉布羅。夢寐以求的工作意外成了他們兩人心中的芥蒂。貴人與實力的難解拉扯,在片中有相當深刻的描述。而影片中訪談了數位當時跟麥昆一起前往紀梵希工作的友人,憶起當時他們在巴黎租了一層樓,生活與工作都在一起,這是他們闖蕩時尚嶄露頭角最美好的期間,互相欣賞也互相打鬧。精品設計闖入了一票來自東倫敦的街頭頑童,他們玩世不恭又興致勃勃,不拘小節且大膽奔放,他們可以與裁縫工人一起吃員工餐,沒有架子只有做事。片中回憶這段成名在望時期的影像著實美好,只是誰也沒料到,原來夢想成真的背後還會有悲傷的故事。

【影涉人生】那些還放不開的才能讓我們活著:《時尚鬼才:McQueen》(McQueen)_艾莫西04

大多數的人一生都在追逐,在渴望夢想成真的期盼中度日,只有少數人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於是他們會進入另一個層次,夢想成真之後呢?走紅意味著被更多雙眼睛關注,關注代表著有人隨時都想把你拉下來。麥昆的成名與他引發的話題都是媒體熱愛的篇幅故事,在1995年秋冬系列「高原強暴」的時尚秀中,他更透露了自己童年曾被姊夫侵犯的事實,而她的大姊是長期的家暴受害者。這些悲痛的經歷成為餵養麥昆的設計養分,「我想把這些故事說出來,用服裝的力量展現出女人的堅強,呈現出讓男人與世界看了會害怕的能量。」麥昆的設計不單只站在時尚的角度,更多部份來自對身邊親友與世界的同理關懷。經歷成為麥昆最不可取代的設計來源,也讓其他服飾設計師望塵莫及。

「你可以繼承我的品牌,但你不可能成為我,我腦海中的一切你都無法擁有。」一 亞歷山大·麥昆

成名之後不單只帶來關注,其他品牌的邀約與媒體追逐,逐漸成為麥昆生活中的無形壓力。這個來自倫敦不知天高地厚的壞小子笑容開始少了,對某些事在乎了起來。他去抽了脂讓自己擁有合乎時尚眼光的身形,與好友們一起工作的樂趣也不再如昔。為了兼顧自己的品牌與紀梵希的工作,龐大的工作量讓他開始吸食毒品與放縱自己的私生活,這也讓當初跟麥昆一起打拼的夥伴決定離開。片中訪談當事人提到了這段回憶,「我離開的時候沒有人來送我,好像我那些年的付出都像虛幻。我回想起那一刻就會難過。」《時尚鬼才:McQueen》的內容發展像極了通俗劇中的那些從青春死黨到進入社會後的各自漸行漸遠。原來人生與電影相去不遠,這樣的故事都是千篇一律,片中的訪談都相當深刻且令人動容。我真心感覺到他們有多麼熱愛這份工作與他們彼此的情誼,儘管有些人有些事就此不在也不再了。

【影涉人生】那些還放不開的才能讓我們活著:《時尚鬼才:McQueen》(McQueen)_艾莫西05

以時尚為名的紀錄電影,譜寫的卻是真實的人,那些隱藏在時尚背後、置身其中才能明白的故事。四種時期的時尚秀錄影帶寫入了三場死亡,包含了麥昆的摯友伊莎貝拉布羅、麥昆的母親、與麥昆自己。如絢麗煙火般短暫的停留人間,或體會到了世間真正深刻的都無法回頭,麥昆在母親過世後一週自縊身亡。當人們以為這個時尚圈的壞小子氣焰正盛即將大鵬展翅時,麥昆卻追隨著畢生的設計繆思,跟隨母親的方向飛翔而逝;也或許他只是累了想好好休息無論如何我們都無法知道麥昆在決定離開人間的那一刻是怎麼想的。不過他留給人們的著實已經太多,關於時尚的獨到見解,關於打破階級的服飾設計,關於黑暗面的力與美,這些令人們趨之若鶩的成為麥昆存在的證明。片中麥昆習慣拿大把剪刀直接朝衣服明快剪下那些他覺得過多且不必要的布料,不畫線也不做記號只憑直覺,亞歷山大·麥昆的設計能如此充滿能量,或許正是來自於這股無比高調且富有生命的剪裁力吧。

當我想起麥昆拿起剪刀的模樣,似乎就能稍稍理解他選擇離開的理由了。有些人一生短暫,或許只因他的全力比你我畢生心力還漫長。有的人對待生命的方式就像一個明快的剪刀手,覺得夠了就喀擦剪下。

看著《時尚鬼才:McQueen》同時明白了,那些還放不開的才能讓我們活著。

【影涉人生】那些還放不開的才能讓我們活著:《時尚鬼才:McQueen》(McQueen)_艾莫西06

【艾莫西寫在後面】
《時尚鬼才:McQueen》真的是部非常好看的紀錄片。就算對時尚沒有多大研究的人,也能在電影中獲得超乎想像的能量。片中有兩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的片段,一個是麥昆說自己只有一次被自己的秀感動落淚,來自1999年春夏的時尚秀,麥昆在舞台上使用了兩個裝有油漆的機械手臂舞動,與一身純白服裝的女模共同隨音樂噴灑繪製。這個段落相當迷人,麥昆把冷冰冰的機械手臂注入了溫度與生命,讓我深信他心中必然有著好大一塊柔軟且炙熱的區域。

另一個則是麥昆提到自己習慣在深夜作圖,通常他喜歡搭配著麥可尼曼(Michael Nyman)的《鋼琴師和她的情人》電影配樂。寫這篇心得時我也聽著這張配樂,不過我最喜歡的倒不是主題旋律,而是名為〈Big my Secret〉的這首曲目

喧囂的寂寞,原來是種沉靜的安心感



目前《時尚鬼才:McQueen》可以在線上串流影音平台giloo紀實影音觀賞。雖然電影在電影院看還是最有感,不過也拜現在這些方便的線上串流平台的便利,讓不小心錯過上映的觀眾有更簡單的方法彌補遺憾。giloo是個以紀錄片為主要內容的線上串流影音平台(這個頻道的讀音正是紀錄的台語發音喔你發現了嗎XD),有非常多來自世界各國的紀錄片作品。

話說我這陣子看電影的比例上紀錄片著實看了不少,逐漸覺得真實人生會發生的情節有時還真的是編劇寫不出來的呢!

giloo線上串流影音平台 | https://giloo.is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同學莫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