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三,被老媽放逐的家庭叛逃份子,走在陰冷的台北有種不知何去何從的錯覺;忽然覺得可以躲到電影院逃離現實兩小時,於是回到租屋處整理數餉隨即前往西門町,進入了【艋舺】的故事。兩小時內,彷彿走入了另一個更遙遠的曾經,關於青春的惆悵與逝去。灰濛濛的台北,儼然才是真正的在地憂鬱,而你我身在其中。

【艋舺】,有著極似【九降風】的支架;然,那只是一個開端,果然台北比新竹來的複雜。台北的孩子穿越在艋舺燈紅酒綠,五顏六色的青春錯覺奔放,一票父母疏於管教的孩子,在同儕間互相取暖;他們沒有手足只有彼此,成天廝混在學校圍牆外學習生存。大欺小強壓弱,就連愛情都懵懵懂懂。那是一個不需要意義的年紀,兄弟本身就是唯一的真理。外地來的蚊子(趙又廷)成了這幫兄弟中唯一還保有一點單純的伏筆,一只溜溜球從開場就被阮經天的機車壓碎成了最強的衝擊。溜溜球是一個人的遊戲,我輩的童年幾乎每個人都有過這件東西;壓碎本身既是關連,也是破滅。蚊子在失去溜溜球之間得到了不可取代的友情,卻也因此踏入黑道。這是片中最巧妙的機緣,也是人生由不得你選擇的聯繫。在【艋舺】電影中,我覺得許多符號有著很深切的隱藏,特別關於分享這件事。如同【艋舺】般,當年我們有的東西總是不多,於是我們一人一邊分享著WALKMAN的音樂,我們一人一手捧著酒水大口喝下。在那個物質不發達的年代,情感的關聯似乎更顯深刻。於是,對於片中因兄弟而衝動的血氣方剛總令人不忍責備;甚至,到老才更顯凋零欷噓。



「年輕時總以為自己是風,等到傷痕累累後了才明白原來自己是草。」這番【艋舺】台詞道出了人生中那些總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嘆。我悠悠想起【霹靂火】中劉文聰的某句台詞:「如有神仙作,誰想做乞丐?」 看似有很多選擇的人生其實往往並非如此。如同片中的志龍,或許他從不想成為一個黑道老大,但因為他的背景他的家世他無從選擇。一句「你們爲什麼要逼我!」 呼喊出的不單只是對於與生枷鎖的無奈,更是一處無從逃離的出口。相對應阮經天飾演的和尚,則讓我為之驚艷!陰柔間的剛毅堅決,爲愛奮不顧身的橫衝直撞;選擇了深切地愛上一個人確實也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了,意外呼應著上一輩不經意遺落的台詞:「有感情就沒道義。」之於和尚、之於Gata老大,無論是戀上了權位還是戀上的愛情,情感會讓人失去理智。不過我真的不忍責備片中的每一個角色,如同阮經天扮演的和尚在廟中那場環顧四周無從選擇自己位置的茫然, 其實那何以只是一道複選題?或許從一開始就沒有選擇了。



我們何嘗不像片中的每個角色, 說穿了整個生活到頭來不過就是爲了那麼一丁點自己想守護的小美好:可能只是想看一場櫻花; 可能只是想跟喜歡的人每天在一起;可能只是找一種歸屬感;這些小小的細微,其實也一直都是生活的全部。只是生活從來就不是件簡單的事,在生活與生存之間,總不斷地颳起一陣又一陣的風。生活如草的人們,最終只能隨著風擺盪生存。一如【艋舺】片尾這個我深愛的數段畫面,大風大浪之後的人生依然繼續,那些持續的依舊如此,轟轟烈烈的也只是曇花一現。最後的那一場青春,搖盪在最反骨的生存中,選擇了活在過往永遠不再醒來!



這是【艋舺】, 78分的電影,對於劇情本身來說雖然有些狗血且通俗;不過包軒鳴的攝影很棒,許多河堤旁的光影都讓人非常有感(【陽陽】的經驗?);還有整個場景安排上非常考究,就連知名的「兩喜魷魚羹」也出現其中(這家我從小吃到大的兩喜魷魚羹現在有兩個大店面了);當然非常神來之筆的電影配樂也是一絕。最後要說的是,演員來是老的好!馬如龍戲份不多但真的是全劇的精神所在,把那種屬於台灣黑道的道義與背後那無從說穿的權謀,無論是在台詞還是眼神上都表達的淋漓盡致!以及陸奕靜飾演的媽媽桑讓人驚喜;但,最大爆點是席曼寧的特別演出,想不到當年中視劇場花系列的壞女人搖身一變成了媽媽!席曼寧演出的這個安排,其實才是牽動六年級生最多回憶的鑰匙啊 ( 應該也要把陳莎莉找進來的啊... ) !

雖然【艋舺】並不到最好,但我還是頗推薦大家可以前往觀賞,特別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一種關於台北的鄉愁,一種陽光總是過於缺乏的城市記憶。在【艋舺】中,我們可以看見的,是在這總善變的城市中,那龐大的共鳴:處在這身不由己的城市,我們混的,其實不是爲了堂口,而是爲了一處避風口;如此,我們生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同學莫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