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人(birdman)


哲學家梭羅曾說,「如果有個人沒有跟同伴們齊步並進的話,也許那是因為他聽到不一樣的鼓聲。」當我看著《鳥人》中的男主角麥可基頓每次出現伴隨著那些鼓聲時忽然想起了梭羅。

鳥人(birdman)

該怎麼說《鳥人》?這到底算是一部怎麼樣的電影,我想這對畏懼著自己未來可能會失敗的人來說或許會很強大,不過對幾乎確定自己不會成功的人來說大概不痛不癢,而我想我可能比較貼近後者。但這樣說或許又有些武斷,我想比較適切的說法應該是《鳥人》仍然比較偏向寓言而非現狀的殘酷,最起碼對我而言是這樣的。舉個例來說,落魄的人會把自己弄得更落魄嗎?或許可能,但我總覺得努力讓自己光鮮亮麗的人才更加落魄,但《鳥人》在電影的安排上選擇了單刀直入的視覺落魄,於是我們看見了飾演過氣電影明星的麥可基頓在第一幕就穿著白色大內褲裸身飄浮的畫面,接下來那些不合宜的穿著,過短的領帶,過高的髮線等等等,這些外顯較為誇張落魄感,對我來說卻成了一種距離,在無形中拉遠了我貼近角色的可能。

不過,《鳥人》倒也不是那麼膚淺,在劇情的安排上透過麥可基頓飾演的過氣明星雷根,過去曾以在大銀幕上演出美國漫畫英雄角色鳥人聞名,只是歲月總會帶走光芒,雷根不再是人人追逐的大明星,他成了肚胖頭禿的中年人。只是一生都奉獻給舞台的演員,哪能有甚麼本領離開舞台去另一個地方生存呢?於是雷根選擇了參與百老匯的劇作,利用自編自導自演一齣舞台劇來為自己製造翻身的機會;然而,他的腦中卻有著另一種聲音對著他說,你不該只是如此而已…。

鳥人(birdman)

簡單來說,《鳥人》就是奇幻版的《力挽狂瀾》;或是雅俗共賞版本的《紐約浮世繪》。《鳥人》這故事聰明的地方在於選角,找來了在80年代曾飾演蝙蝠俠的麥可基頓詮釋讓這個角色更加具有張力,麥可基頓有許多場戲彷彿都像是自傳式的獨白,讓觀眾被他的神情吸引。然而儘管《鳥人》通篇是絮絮叨叨,甚至在麥可基頓的扮相上力求落魄,但卻怎麼都比不上麥可基頓簡單的一個無聲背影畫面來得更加令我動容。

電影有好幾幕從背影帶出麥可基頓的畫面,例如在酒吧與劇評家吵架離開後轉身前往附近的小舖買威士忌的一景極富力道,小舖內的燈飾如夢似幻,搭配麥可基頓那種忽然被光彩吸引的背影無比鋒利,完全將過於美好往往最殘酷的道理盡述,這一幕沒有太過渲染的悲傷,對我來說卻帶出了真正的逝去。

鳥人(birdman)

當然除了麥可基頓自身的經歷與《鳥人》劇情相呼應外,電影裡針對作品、評論家、觀眾、媒體等各種關係或領域的對立與諷刺也竭盡所能,查了一下imdb赫然發現《鳥人》的電影劇本居然透過四位編劇完成,戲中戲的支線繁瑣複雜,以及導演選用一鏡到底(當然有些只是無痕剪接的後製特效),演員必須精準走位加大了這部電影完成的難度但坦白說,這些複雜與困難卻似乎消弱了角色的內在強度。

對我來說,除了麥可基頓的外貌與那齣舞台上的悲劇外,其他的橫向角色或支線都太過平面,或許也因為《鳥人》有四個編劇共同完成,讓這戲講的東西多到我情緒無法連貫,再加上音樂選用的實在太過巧妙,雖然我很喜歡弦樂與鼓點的交錯安排但最後不免還是有被干擾的感覺,於是整體加起來給我過於精算的結論技術面上過於工整,演員似乎成了配合完美鏡頭下的棋子,只在棋盤格內演出,少了揮灑的更多可能,成為我既佩服《鳥人》卻又感到可惜之處。

鳥人(birdman)

後來再認真想想,《鳥人》這電影真的是為麥可基頓量身打造的嗎?我想也有可能是導演伊納利圖(Alejandro Gonzalez Inarritu)某部份自身的搬演才是(電影裡米高基頓演的雷根是自編自導自演而導演則是自編自導)。曾以《愛是一條狗》、《靈魂的重量》、《火線交錯》打造出死亡三部曲受到全球影壇矚目,四年前《最後的美麗》更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與男主角兩大獎項全球聲勢驚人。然而卻也因為作品過於雷同似乎讓他少了關注沉潛後不再只把悲劇放在演員身上,伊納利圖學會了開自己玩笑

《鳥人》跟他過去的作品很不一樣,但我們卻又在角色的某些神情上感到似曾相識伊納利圖在《鳥人》中讓我們看見了如何從悲劇中學會無奈,如何從不可一世到放手一搏。《鳥人》或許讓某些人很過癮,就像嘲笑著當不成藝術家就去當劇評者的犀利,電影圈混不下去那就搞舞台劇的諷刺;然而,《鳥人》的羽翼終究還是帶著太多期待的刺,彷彿賭上一切站上舞台的豈止是麥可基頓,我們似乎也感受到了導演的奮力一擊,感受到那些不只是高樓大廈城市所打造的鳥籠,更是鏡頭框中的鳥籠,戲裡戲外誰也逃不了。

鳥人(birdman)

最後能逃出去的恐怕只有明白一切只是戲的觀眾
或許還有梭羅。

「如果有個人沒有跟同伴們齊步並進的話,也許那是因為他聽到不一樣的鼓聲。」這句話也許很適合送給導演伊納利圖以及他腦海中的鳥人,但願他早日如同《鳥人》電影最後一幕般如此自由。了解到其實一切終是戲,以及最深的道理永遠都在街頭的流浪漢身上而非劇評家或記者。當然也有可能這一切都只是我自己又腦補過了頭...

鳥人(birdman)

【艾莫西寫在後面】

或許是因為獎項加持的關係讓我對《鳥人》與麥可基頓的演出充滿過多期待,看完之後其實有點小失望,但也不是不好,應該就是差了一點吧。相較起拿下金球獎喜劇類最佳男主角的麥可基頓,我反而覺得艾德華諾頓在本片的演出更加出色。而且我更加認同他的角色,把那種只有舞台上的才是真的的那種永遠假戲真做的「演員」詮釋的無比剛好,與艾瑪史東的真心話大冒險也讓我份外喜歡。那句「我想把你的眼珠子挖出來放進我的頭顱裡用妳的年紀好好看這個世界」的這句台詞真是太強大了,讓艾德華諾頓成為《鳥人》中我最愛的演出角色。至於艾瑪史東入圍女配角我只想問,哈囉妳有再演嗎?

鳥人(birdman)

最後想說,這次的文章標題是看完電影當下馬上閃過的三個名詞,不知從何時開始,爵士樂+內褲就等於落魄,例如《瞞天大佈局》。不過這次《鳥人》用鼓點配合字幕的安排真是太令我喜歡,以及開場那篇文句也很棒。沒記下完整的字句但卻記下了最喜歡的一段:

「對自己說過最大的謊言是什麼?」
「稱自己親愛的,假裝自己被愛著。」
也許我們每個人也都是活在自己用謊言打造的籠中鳥人吧。


同場加映】
是否發現了《鳥人》的英文片名以及開頭的字幕都特別把"i"用小寫來呈現的這個點呢?這裡有一篇超級好文可以供大家參考一下為甚麼i會小寫,我自己是完全沒有發現啊....。以及寫這篇文章時奧斯卡還沒公布入圍,不過昨天則是公佈了,再回頭看看寫下自己的文章還真是完全不值得參考的獎項絕緣體,老實說鳥人並沒有太打動我,但它的確是好看的電影不知道是不是時間還沒到的關係?例如當下看完覺得也還好的《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再過了半年後我反而越來越覺得真好看,我想看電影真的是得跟自己的某些狀態剛好吻合才能造就出所謂的好電影,過陣子再看看這個心情是否會改變吧

》》》為什麼鳥人的英文字的i會用小寫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同學莫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