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莫西_怒01

文/艾莫西

身為一個很不耐看長篇小說的人,很驚訝地吉田修一的《怒》竟讓我從下午看到隔天凌晨一口氣看完。這是本超厚的書,當然之所以吸引我,除了身邊朋友推薦外,無非就是這本書的書名。只用一個《怒》來作書名的故事究竟是甚麼樣子?我想除了我之外,多少也成為了大家感興趣的焦點。


movie_015855_193544

怒,顧名思義就是憤怒生氣;我從沒看過吉田修一的小說,卻被這樣一個字所吸引。故事描寫一樁發生在東京近郊住宅區的兇案,尋不著任何具體的犯案動機,線索只有兇手在屋內留下一個大大的「怒」的血字。接下來故事則用多條支線開始闡述,在同一時間不同空間的人們,彼此間所發生的日常點滴。而這些乍看之下毫無任何關聯的段落,卻巧妙地用這起凶案作為把眾人串在一起的命脈發展。援助小說分成上下兩部份量十足,不過令我佩服的是,那麼多支線居然一點也沒讓搞混誰是誰,甚至能清晰分辨出彼此的特徵;以小說來看是部完成度極高的傑出作品。

想當然爾,翻拍成電影大概會少掉相當多篇幅,不過看完小說後我仍期待某些文字中形容的畫面能帶給我更大的視覺衝擊,上週進戲院觀賞的電影版,改編後殘酷的力道相對淡了許多,取而代之的是書中沒有的溫暖,即便只有些許餘溫也讓我感到炙熱。


movie_015855_187383

對於小說中吉田修一用頗多的篇幅描述溫度的場面極為深刻,看電影時則更具象。小說第一幕就提到兇案現場室內是超過40度的高溫,兇手滿身汗水卻不開窗的場景;接下來則是男配角優馬在三溫暖邂逅直人的畫面;以及設定場景在沖繩民宿的艷陽海水,與田中打零工的碼頭等,一直都對於這個小說設定的外在濕度高的環境安排充滿好奇。不過這些疑問卻在電影版中意外清晰許多。

怒是一種情緒,通常來自不如己意。

a890b6dbd020c12b76d4155d8bfc013f

電影中設定的主角們都有不能說的秘密,偏偏這幾個主角都正在建立一段嶄新的關係。無論是親情或愛情皆同。愛與信任往往都是一意孤行的,因為這些東西無法被真正檢視,也正因如此,人跟人之間的信任很容易消散。一旦自己先起疑,其實大多回不去了。《怒》說的大概就是這樣陰錯陽差的過程,不過更讓人感到沮喪的是來自於電影的宿命感。

有些人有些過去總說不得,但這不代表他們不能擁有未來。不說恐怕是他們的不得不的選擇,因為解釋過去太繁瑣,過去如果不能被改變的話又何必非一直帶在身上不可?我覺得《怒》中隱藏秘密的人物們,都有著比對方更強大的信念;偏偏愛與了解就是一把兩面刃,越想去愛就越想搞清楚不可,這其實沒什麼不對,只是在電影中卻成為了摧毀幸福的主因。

在我看來,《怒》故事的發展,到底誰是兇手與兇案動機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為什麼人會如此反覆?愛與猜忌,幸福與痛苦,喜怒哀樂這些情感為何總是相伴而來?為何我們總害怕幸福也不敢憤怒?我們總輕易選擇了放棄自己的情緒,寧願自己看起來像是個什麼都沒有發生過的人呢?


g

「反抗有什麼用?」

電影安排了一段關於遊行抗議的橋段,看似無關緊要卻意外扣緊軸心。在別人眼中看來,無用的反抗就像是一場白費力氣的憤怒,但憤怒到底可以為我們帶來什麼才算是有意義與價值的東西?關於人的情感,有哪些又有這樣的能力?認真想想,人所有的情緒不過就只是一種必然,就像是光合作用一般的存在消散又周而復始的正常能量釋放,一旦刻意壓抑了,恐怕最後才會導致更具殺傷力的爆發。

從《怒》開始的高溫,到故事最後帶來的高濕,我想著那個炙熱的午後,流失的水分與那一杯水,關於兇手把好心女主人殺害後拖到浴缸幻想她會復活的心情是否就是如此?如果相信愛不會消失,那麼恨與憤怒自然也不可能不存在無法消散的怒氣,就像那場炎熱的午後,在他身上不斷地流失水分,卻沒能帶走更多了;他終究沒有等到那個下雨的晚上,沒有等到救贖的可能,直到那一刀劃破了肚湧出了血,他才感覺到情緒被釋放了。

maxresdefault

「我無法原諒,我一直相信著他。」

過於濃烈的情感沒有出口,電影裡的人們最後都嚎啕大哭,憤怒與痛苦都只會帶來眼淚,淚水成為唯一的出路。《怒》是一部溫度與濕度都極高的作品,無論是劇中人物因愛或猜疑後的崩盤淚水,還是作愛後的體液交換,與烈日下的汗水等,皆展現了人對情緒的出口都只剩下化作水或液體的必然。人熱的時候流汗,傷了之後流血,愛恨或哀淒時成為喜悅或不甘的眼淚。液態是情感的具體,而生態的運作則是將這些液體蒸發,在空氣中揮發,然後等待溫度與濕度達到一定程度後成為雨滴從天落下,再次回到你我身邊。如果能這樣想著,汗水與眼淚終將成為雨滴,這不過是生態始然時,我們又何必害怕真會因為展現真實情感而失去什麼。因為什麼都不會消失,只是換種型態存在罷了。

幸福在此,痛苦或許也在此。

20160918155919


因為什麼都不會消失,所以什麼也都不會有出路。這世界不過就只是循環著循環,作它該做的事;而人卻往往連表達的情緒都作不好,無法相信自己也無法信任他人,寧願選擇把自己的感知放棄也無法承擔釋放後的結果。電影與原著中的高中生辰哉,都對這樣的我們劃了一刀,我仍記得那晚一口氣看到天亮的那一刀,劃向了我寧願假裝沒事的虛偽模樣,也劃向了他痛恨被人耍的憤怒。明知這是個多麼悲傷又茫然的結局,卻無從反駁那恐怕也是唯一的出口。

你無法割捨的部分太多了這世界重要的東西只會越來越少

看完《怒》出戲院,天空正大雨滂沱,覺得生命中那些流失的水份與情感彷彿也具體回到了身邊一般。

不過,我並不知道我該哭還該笑



【艾莫西寫在後面】

看完《怒》至今已過了五天,抑鬱的心情似乎也稍稍有些散去。今天意外想起在電影中聽見一首相當難忘的節奏,來自電影中優馬與直人離開三溫暖走在新宿街頭要找東西吃的畫面裡響起。節奏時尚輕快有種都會的微醺感,花了一上午尋找終於找到這首歌曲,來自美國新興五人樂團Stoop Kids的歌曲〈Tucked In〉,找到的瞬間真是感到不思議;點開YouTube一聽就馬上確認,「就是你沒有錯啊!」

圖片1


有趣的是Stoop Kids的官方臉書也有提到,自己的歌曲將被使用在電影《怒》中,不過他們不知道能在哪裡看到這部電影。於是也決定用破英文留言說,「我看過電影了所以我在這裡,你們的旋律真是太不可思議,我來自台灣,台灣看得到。」感覺網路真的可以連結所有的可能啊!



也附帶放上電影中,愛子與爸爸在火車上一起聽的歌曲,來自東方神起的這首〈somebody to love〉,看到歌名的同時,是否也有心頭一怔的感覺呢?

現在忽然回過頭想,人之所以會怒,或許也是因為仍相信著愛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同學莫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