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涉人生】是後天同化還是天生同類:《我們》(US)_艾莫西01.jpg

文/艾莫西

先寫在前面好了,這篇文章有雷,基本上沒看過電影的大概也看不懂,所以如果你還沒看過電影請自行斟酌是否閱讀。

「每個人在這世上都是獨一無二。」心靈雞湯這類台詞最喜歡強調人的差異性,關於獨立思考,關於無可取代。我們都相信自己是唯一。但會不會其實這樣的我們都只是分身?會不會我們的獨立思考只是複製?何以確認我們存在的時空並非鏡象或平行?喬登皮爾繼《逃出絕命鎮》後交出了更高層次的《我們》,同樣以階級反撲與資源爭奪為底,但卻又比《逃出絕命鎮》帶出更大的反問,得到資源後的「我們」,然後呢?

「我想用你的眼睛看這個世界。」一《逃出絕命鎮》(Get Out)

看《我們》的時候很難不與《逃出絕命鎮》的部分思維綁在一起。《逃出絕命鎮》片中的靈魂移植,白人渴望黑人身上的藝術才能與體格於是寄宿身軀,將原本的靈魂打入深沉意識。到《我們》時則像是寄宿後的世界運行。如果不跟《逃出絕命鎮》作某些連結,《我們》的劇本就會顯得充滿bug。但如果可以把這兩部電影稍作連貫,很多疑問就會顯得不那麼重要。例如誰才是「本尊」?是誰控制誰?基本上本尊的設定從一開始就是混淆視聽的手法,劇情很快在1/3就直接破題告訴我們分身世界的存在。甚至為了怕我們(也或者是他們)分不清楚彼此於是選擇了穿紅衣辨識。我們分辨誰是地面上誰是地底下的方式除了詭異表情外就是衣服了,當我們開始享受電影裡的驚悚與殺戮的樂趣時,我們已經徹底掉入了喬登皮爾的陷阱。我們是誰?誰是我們?電影不斷透過暗示告訴你我這問題的答案並沒有那麼簡單。

【影涉人生】是後天同化還是天生同類:《我們》(US)_艾莫西03.jpg

「他們是我們 (They are us.) 。」當男主角一家人第一次遇見詭異的分身闖入,小兒子傑森說出的這句台詞非常關鍵。其一就是他很快就理解了這些分身的「由來」,對於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來說,要理解這道理並不容易(例如爸爸根本完全聽不懂)。其二就是「我們」在這裡指的意思。小兒子指的我們,是指在地面上世界人們的統稱。基於他能說出這樣的分類,我個人相信小兒子是從地下世界跑上來的人。如果以這個思維看電影,就會發現媽媽與小兒子在面對分身的態度非常慌恐,電影刻意保留了媽媽與小兒子與他們各自分身單獨共處的畫面,甚至讓分身對著媽媽說出了,「我恨的是為何你當時沒有帶我一起走?」當我們看完電影理解了原來分身並非一開始就活在地底下而是被交換的本尊,這才明白前半場刻意的獨處與那些慌恐的神情原來有一部份來自內疚。

他們都從地面下的世界逃了出來,但他們並沒有選擇回去拯救同伴,而只是假裝自己本來就是地面上的人。甚至久了他們真的還成為了我們。而本來的我們竟然也變成了他們。

【影涉人生】是後天同化還是天生同類:《我們》(US)_艾莫西02.jpg

《我們》電影的高明之處在於這個主詞的意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我們擁有靈魂,但又何以證明非人之人就沒有靈魂?《我們》劇情反轉大大推翻了這個說法。地面下的人演了一大段讓你我看到這些「紅衣人」嘶吼的語言還有發達的肢體,他們如猛獸。然而屬於地下世界的全貌豈止如此?地底下的房間其實都是教室,可以想見「有人」知道教育可以給人力量,於是努力讓地面下的人學習。電影保留了某部分的可能,因為我們並無法真從電影的片段中確認地面下沒有其他的知識份子。但我們也不能說沒有。只能說地面下的知識取得絕對不如地面上容易,但地面下的人們仍試圖證明他們也有學習與模仿能力,他們也可以活在地面上與其他人無異,是美國政府擅自放棄了他們。

從地面下跑到地面上的女孩獲得了資源與掌控權,她透過學習成為了一個「正常人」,她懂得表達情緒也懂得愛人,甚至還擁有了家庭。而被迫活在地面下的女孩,對地面上的知識僅只停留在1986年電視上那個牽手護美國的活動,她的紅衣計畫也是來自麥可傑克森在1982年發表的《顫慄》專輯同名單曲的MV。流行文化的隱藏支線是電影的另類趣味,更是巧妙地提示觀眾(或是產業)媒體對人產生的至深影響。畢竟很多事我們都是透過電視或電影看來,甚至還有可能深信不疑。

【影涉人生】是後天同化還是天生同類:《我們》(US)_艾莫西00.jpg

從地下竄出的紅衣人行動,複製了1986年牽手護美國的活動,然而這對地面上的現代人看來,卻只是一場「不知所云的行動藝術」。事實上當年這活動招來了全美超過600萬人參與,以行動支持救援遭受飢餓人們的決心。活動的感染力影響了當年坐在電視機前面的小女孩,直到長大後她都記得。反倒是地面上的人們大多都忘了。

也或許,這行動不過是為了媒體聲量與熱度而生,事實上並沒有真正改變任何事。只是當年看著電視的小女孩不知道,因為她後來一直活在地面下。她以為這是希望,殊不知這只是一場秀。

【影涉人生】是後天同化還是天生同類:《我們》(US)_艾莫西08.jpg

紅衣人的行動頗令人感概。我們身邊有多少這類的呼籲行動,像是在臉書上串聯,換頭像,加上Hashtag,我們實質投入關心這些弱勢或需要幫助的人的時間不多,實際行動也經常不夠有持續性。《我們》劇本的高干來自看似只是一部驚悚電影,然而環環相扣的卻是對教育、對媒體、對行動的反問。媒體透過影響力輕易地建立出假象,好似那場牽手護美國的行動在電視機裡看來令人動容,如此充滿能量,可是美國土地上的飢餓問題並沒有因而改變。而參與的人們也沒試著思考這樣的活動何以能產生影響?活動本身最終成為了商品(小女孩的T恤),在後人看來那不過就只是一場行動藝術。一語雙關的點出了活動本身的貧瘠,也諷刺了人們的善忘與自我感覺良好。

追過就忘了,擁有過就好了,流行就是不斷地追逐又汰換;這些套在人類身上的行為,成為我們逐漸失去靈魂的象徵。

回到電影,明明是地面上人們發展出的救援活動,地面上的人卻早已看不出所以然。紅衣人的計劃除了奪回被抹去多年的人權外,更是表達他們也能跟地面上的人作一樣的事。事實上,地面上下的世界差別只在於資源,地面下的人也有天份,甚至與地面上的人無異。片尾那場穿插舞蹈動作的過招場面著實精采,誰是本尊誰是分身其實也不再重要。這是比高下的舞台,這是強弱之分。社會的遊戲規則是誰勝出誰就有舞台,誰脫穎誰就有資源,誰最強誰就是本尊。於是人得吃人,人要畫界線才能鞏固屬於自己的東西,於是人有分別,於是有了我們就會有他們。

終究他們是我們製造出來的。當我們開始畫了界線。

【影涉人生】是後天同化還是天生同類:《我們》(US)_艾莫西11.jpg

《我們》對我來說,高明在於它的模糊焦點,刻意用符號與服裝這些刻板讓你拼命在腦中畫線,讓你以為誰是誰都可以輕易分辨。然而到了最終才讓你我恍然大悟,其實這些都並非電影重點。劇情透過包裝引誘出我們心中那道真正的界線,關於刻板印象,關於妄下定論,關於眼睛所見。而電影《我們》亦立意良善,在於片中強調學習才可以翻身階級與掌握主控權的安排。一如小兒子在去年被交換後的人生,呼應母親其實從小就逃離地下世界透過學習成了正常人,電影安排的「本尊」分野在於擁有自由學習的資源,有獨立學習的意識才擁有控制權。劇本包裝諸多提示,並給予你我關於靈魂的另一種詮釋。

終究眼睛是靈魂之窗,但眼睛真的能看出靈魂嗎?電影的最終翻轉,相信已經給了你我值得思考的答案。

【影涉人生】是後天同化還是天生同類:《我們》(US)_艾莫西10.jpg

「我想著,每個人的黑暗面會有幾個人呢?」

片中小兒子傑森望著窗外輕輕說出的這句台詞,竟深深寫入了我的心底。撇開我們還是他們,事實上,一個人的內心,會有多少我們?而這似乎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影涉人生】是後天同化還是天生同類:《我們》(US)_艾莫西07.jpg

【艾莫西寫在後面】
喬登皮爾真的好神!《逃出絕命鎮》建立出的獨特驚悚氛圍,發現導演特別擅長忽然衝出的人與詭異的面部表情,但老實說我並沒有大愛《逃出絕命鎮》。不過看完《我們》過後兩天真是越想越好看啊!《我們》的劇本探討層面更廣,看似又再次以黑白種族為底,卻不單只關注在種族之分,反而用資源(其實也可以看成貧富)區隔了我們/他們。很多歧視不單只來自外力,更多時候是來自人性的自私。喬登皮爾打造了看似與多數奇幻電影沒太大差異的劇本,然實質上裡面的暗喻與反轉都有精良的設計,每個微處都充滿著值得再三思考的強度。

最後一定要說,這部電影的所有配樂與畫面搭配真是太!強!大!開場的兔子籠運鏡配合人聲吟詠的〈Anthem〉,居然全身起雞皮疙瘩,超級好聽。更不遑其他片中選樂的惡趣味了。喬登皮爾你真是太神啊。
 


「他們透過複製技術製造出了我們,想用來控制地面上的人民,但隨即發現複製人不具靈魂,只能與地面上的人作著一樣的動作,於是他們打造了這個地方,讓我們自生自滅。」一《我們》

 

arrow
arrow

    艾同學莫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