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木蘭少女

週末晚間,應朋友的邀約有幸前往觀賞台南人劇團的【木蘭少女】。其實這檔戲先前我拿到DM時也稍稍有動過心。這兩年間身邊蠻多朋友都跟我說蔡伯璋的編劇很值得期待。上次接觸台南人的戲碼是【K24】,把美國影集概念搬上舞台確實是讓我蠻驚喜的;不過看完之後總覺得有些可惜,倒也不會不好看,但就是覺得少了什麼。而這次【木蘭少女】看完後,同樣的感覺又再次浮現。



首先我必須坦承,我是一個不太喜歡音樂劇的人(所以我有好多年沒看果陀了)。但我覺得【木蘭少女】在音樂的編寫與現場演奏這點上我是欣賞的。我覺得音樂劇最辛苦的莫過於就是那些原創的音樂本身,這是比一般戲劇還要繁鎖的部份;加上音樂劇的演唱分部,演員音域走位配置,以及整體視覺呈現的效果,都是比一般戲劇更為費功耗力。當然如果把所有東西簡化成一個基礎點上來看,那就是這些音樂劇裡的音樂好不好聽?這是音樂劇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問題,如果單就這點,我覺得【木蘭少女】是成功的。

既然名叫音樂劇,組合元素必然就是「音樂」與「劇情」。對我來說,【木蘭少女】只成功了一半,因為劇情實在太弱了。

2011木蘭少女

【木蘭少女】雖然起源於大家都知道的花木蘭代父從軍故事,而這個故事現今看來可以翻玩與探討的點則相當的多;例如人生命運、性別認同、兩性差異…等,這部份【木蘭少女】當然全都掌握到了,但問題就出在,哪個主軸才是重點?在簡化點來看,這到底算是一齣喜劇還是悲劇?

整齣戲上下半場明顯是一個分野,上半場盡情笑鬧,下半場則火速交代劇情。只見上半場我還停在那個撿草苺肥皂以及五霸媲美大頭兵的搞笑段子,中場十五分鐘後,我好像從康熙來了轉台在看大愛頻道。

對我來說,【木蘭少女】的問題只有一個,就是野心太大,。什麼東西都想放進去的結果就成了不上不下。舉例來說,音樂歌詞上已經交代的劇情,其實也就不用在刻意把木蘭要去放風箏這點又拿出來說,大家都知道「逆風才能飛翔」的道理,但對白上卻一提再提,我居然有種導演好像很怕觀眾會忘記的感覺,其實觀眾記憶力真的沒有那麼差。第一次看到那風箏我還會想哭,後來一直刻意強調就流於搧情了。

2011木蘭少女

除此之外,【木蘭少女】還有三多,那就是換幕過多,道具過多,片段過多,整個給我一種好像通通都要搬出來讓大家看見的感覺。當然這出發點固然是好,但如果多到會影響重點劇情或情緒,那可能就成了反效果。例如有一幕木蘭在橋上想念蔣貫甫的音樂演唱段落,台上大大的月亮中間忽然突兀的飛過ㄧ個藍點,而且還飛了三次。雖然呼應歌詞中的繁星點點,我甚至還猜是不是暗喻了流行歌曲中〈離人〉的元素。但那一個點實在是粗造的太突兀了,導致觀眾有些笑場。就這一段來說,明明是悲傷的情感,卻因為道具讓觀眾分了心,情緒走了樣,這就是反效果了。

當然,【木蘭少女】也有其好之處。像是我覺得這戲找了一幫很優秀的演員,然後都有著很棒的嗓音,分部合唱蠻多地方都讓我稍稍起雞皮疙瘩,最精采的一曲則出現在飾演突厥老蜜蜂的姚坤君的那首演唱上(堪稱全劇最好),最後的高音實在是太精采了,這曲讓我終於忍不住拍手叫好!

2011木蘭少女

然後,特別想提到段旭明飾演的簡淳榭將軍,觀賞之前我壓根不知道有段旭明,直到現場聽見他的聲音,中場查了名單才確認真的是他。這是我第一次看(也是聽)段旭明的現場演出,之前看超偶只覺得他聲音不錯,但這次在【木蘭少女】看到他的舞台演出讓我相當驚艷,整個聲音表情都作的很好,且抑揚頓挫輕重緩急都堪稱細膩!除此之外,在轉折情緒與臉部表情也都作足了戲。對一個第一次在台灣(因為我不確定他大陸是否有演出過?畢竟是上海戲劇學院畢業的)演出舞台劇的演員來說,我個人給予相當高度的肯定啊!

綜觀而言,【木蘭少女】依然值得一看;但宏觀而論,衷心希望台南人劇團可以更加掌握在腳本上「去蕪存菁」這點;台南人劇團的這幾檔戲都讓人感受到了他們的勇氣與野心,但我想更為重要的,是一次只作好一件事就好。

所以,套句袁惟仁常在星光大道節目講評的那句話:「請在加油,好嗎?」

2011木蘭少女 

艾莫西寫在後面:
 

想查了一下【木蘭少女】的資料(為什麼不把演員LIST貼出來啊完全找不到齊全的),發現剛好有同事去看了【木蘭少女】的整排場。在排練場看戲的感覺跟現場演出是完全不一樣的(大學時期在耕莘劇場打工也看過一些些XD)。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她分享的這篇文章,會有比較非劇情結果層面的感受啊!

延伸閱讀》
蔡伯璋:你們知道這些人有演木蘭少女嗎?(蔡柏這篇文章難道就是刻意不洩漏演員名單的驚喜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同學莫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