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涉人生】夕陽與微風一定也聽見了甚麼:《情書》(Love Letter) 

很多事情沒有為什麼。例如我身邊的朋友都對於我從來就沒有看過岩井俊二的《情書》感到難以置信,更何況我還去過北海道小樽市。我不知道為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就算被念了快八年我就是沒想過要看,不知道的事情最厲害的就是某天你連想知道的念頭都不見了它就真的功德圓滿。可是總也會有某天我們無意中明白為什麼的原因。不那麼繞口的話大概就是哪天忽然改變了點甚麼,但也不是甚麼大不了的事,可是那種重大性自己卻清楚明白。

例如我終於看了《情書》,在我34歲的昨晚凌晨三點半完成。

【影涉人生】夕陽與微風一定也聽見了甚麼:《情書》(Love Letter)

我不知道我年輕時候看感覺是否會不同,我想一定是會的吧。看《情書》的整個過程中,我的情緒沒太大起伏,很難得我那麼會哭但卻沒有眼淚在這部電影裡發生。我有喜歡的畫面,很喜歡的場景,很喜歡的一封書信,但我猜大概跟一般人的點都不同吧。

我喜歡《情書》的校園,我喜歡那些同學瞎起鬨時瞬間的眼神交會,我喜歡那樣遠遠看著某個人臉上卻面無表情的狀態,我喜歡忽然騎著腳踏車給他人蓋布袋的莫名可愛,然後我最喜歡那本(套?)《追憶逝水年華》,那才是一封真正的情書。

【影涉人生】夕陽與微風一定也聽見了甚麼:《情書》(Love Letter)

我發現布魯斯特的書名取得太好,於是《情書》對我來說,看起來一整個就像是追憶逝水年華的字義那樣,是給過往青澀的一封書信。或許對很多人來說,愛情遺憾生死是這電影的主線。不過我想整部電影貫穿的就是一種逝去。有些逝去很強大,例如優子失去了未婚夫;也有些逝去很微小,例如女藤井樹回學校上課才知道男藤井樹已經轉學了。關於失去我們一直試圖用各種方法適應,用各種方法好過,於是在這些嘗試中我們才逐漸養成自己珍惜的方式,但這卻不足為外人道也。

一隻雪地裡不動了的蜻蜓幾乎萬語千言,這裡我承認我眼眶微微紅了。

對於優子跟女藤井樹的書信往來,其中女阿樹把當時男阿樹一張考卷的塗鴉翻出的那段,我心中忽然轟了一聲。我忽然在想我們年輕時大概都不知道自己留一些東西到底是為了甚麼。對於情感我們知道的不多,但以前的我們卻不害怕。可是我們長大了之後,好像一下子就會讓自己知道些甚麼,但我們卻害怕了。於是我們便開始說服自己。

【影涉人生】夕陽與微風一定也聽見了甚麼:《情書》(Love Letter)

極度喜歡這兩個藤井樹學生時期相處的點滴,我甚至覺得電影也沒有讓他們的錯過變成遺憾。 電影看起來也許有那麼些惆悵,可是在回憶中女阿樹記得的男阿樹,都是很柔和的畫面(雖然我討厭柔焦但出現在電影中居然可以接受)。記憶中的畫面色彩都很飽滿,溫暖陽光或微風都在那, 愛情也是,如此具象又美好。又是誰說一定要告白或大聲嚷嚷讓你非知道不可,有時候我會想念在課堂上一轉身也剛好與某個人眼神對到的默契。


這些都沒有為什麼,但我就是知道。

【影涉人生】夕陽與微風一定也聽見了甚麼:《情書》(Love Letter)

雪地裡優子的哭喊可以理解,但卻給我一種愛到要雪崩的壓迫感。優子必然是比較愛著藤井樹的那一個,所以她的傷痛才會那麼大,她的倔強才會那麼強,她的重生才會那麼重。就算她終於明白這場一見鍾情是從別人的替代所開始。我覺得替代也很好。誰的愛情沒有替代?外表或溫暖我們都跟不同人索討過。某程度來說,《情書》講的情是在「動機」這件事上面。男藤井樹注意到女藤井樹,動機是同名同姓。優子寫信給藤井樹,動機是她剛好名字與他相同。女藤井樹將記憶找回揭曉了一封她沒發現的情書,動機是優子給她的。男藤井樹愛上了優子,動機是優子長得跟女藤井樹相似。

有動機總是好的,這樣我們才有辦法動起來。

【影涉人生】夕陽與微風一定也聽見了甚麼:《情書》(Love Letter)

整體上來說,《情書》沒有我以為的那樣(是那樣我也說不上來)。我不知道我是否年齡已過了《情書》最佳賞味期?我只知道34歲看這部電影最大的喜愛是清淡。清淡是沒有人回頭的前進,清淡是繼續帶著很多心中秘密若無其事地過日子的生命,清淡是沒說出口但不表示不存在的情意。 極度喜歡這兩個藤井樹個別處理他們最後一封情書的方式,都沒有直接說出口,也沒有寄出。


沒有咄咄逼人的愛是青澀時期最成熟的溫柔,是長大後我們遺忘的幼稚。因為這才是一封能永保暖度的情書。

【影涉人生】夕陽與微風一定也聽見了甚麼:《情書》(Love Letter)

女藤井樹騎著腳踏車與優子擦肩而過的那個夕陽,男藤井樹依靠在窗邊安靜看著女藤井樹的那陣微風。我想夕陽與微風一定也聽見了甚麼。


而我們會知道這樣很好,就夠了。
儘管這一切都沒有為什麼。

【影涉人生】夕陽與微風一定也聽見了甚麼:《情書》(Love Letter)

P.S.

小樽市錢函2丁目24番地
好久沒有把筆記抄在自己的手上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同學莫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