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莫西
《師父》是一部非常有趣的電影,跟其他武術電影比起來,它感覺是來亂的;但如果就片中的武打過招來看,它又跟你玩真的。這樣的一部既刻意卻又當真的作品,對我來說完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看完,真的讓人想打架了!
我從沒看過徐浩峰的電影,《師父》是第一部。還記得開場廖凡飾演的陳識以超多面刀器掃過護衛後來到鄭山傲(金士傑 飾)身邊,幽幽說出想在天津開武行的來意,接下來兩人完成了保密協定,也就是必須讓一個天津人成為陳識的徒弟並完成踢館,然後最後一關派鄭山傲出場。如此,即可透過他人之力來證實陳識的功力,且因為天津人不會趕天津人,所以也不至於讓從廣東來的陳識因天津武行面子不保而趕走。
故事就是從這樣一個「商業協定」所開始的。
跟近年來武打電影重心敘述南轅北轍,《師父》並沒有像其他電影般總強化主角的難為或透過武打來對比人性的柔軟。相反地,《師父》就是一路到底的直條條,武術的道德淪為嘴砲,武行的存在也只是賺賺生活費與被徒弟供養的存在。主角的初衷很單純,他只是想在天津討口飯吃,因為「計畫」才決定收徒弟,甚至娶妻。電影沒有過往武林電影的崇高拜師學藝過程,更沒有過多師徒情誼的真心刻畫。不過這條支線也帶出了陰錯陽差成為徒弟(棋子)的男子,也就是耿良辰(宋洋 飾)。
原本只是在街上當車伕的他,因為在路上看見了陳識的妻子,決定尾隨到他家佯裝要踢館換取見到女子正面。因此誤打誤撞被陳識相中成為弟子,而耿良辰也非常有天分,一次次的踢館成功,這也讓其他武行開始感覺到顏面不保;然而中間出現的大轉折則在鄭山傲這個角色身上。明明是武林之人,晚期卻過著收些讓自己有好處卻沒天分的徒弟,其中包含一名姓林的副軍官。也因此種下了悲劇的炸彈。
「拳術自古秘傳,廣收學員的武館是名聲造出來的。政客作政績商家作名聲,等他們做夠了不再捐款,武術的繁榮也就斷了。好日子不長,何必當真?」
「收徒弟,沒人教真的。」《師父》中有些句子的論點,幾乎是用現代人完全能裡解的角度來敘事,也讓總是博大精深的中國功夫,從學問變成了商業。這讓我想起從少林寺出身的李連杰曾對媒體說過,「以前進少林寺需要有本事,現在進少林寺只要有錢就可以了。」這句話對當時還著迷功夫的我來說相當震撼,畢竟當時年紀小,看多了武林故事對少林寺有些憧憬,但曾幾何時它居然成了觀光景點,武打只用來給觀光客表演用途。
想想感概,畢竟這年代誰還光明正大的打架呢?還不都搞背後那套。習武之人終究成了難得一身好本領,偏偏小人算計豈能防?
「打拳都是有公證人的,不會被挾怨報復的。」
片中的耿良辰是個非常關鍵的角色,他既代表了那些渴望用自己的能力爬到上頭的庶民人物,也象徵著中國武術傳統的耿直道德。他深信自己踢館不會惹來殺身之禍,甚至相信著師父對他說的「他是一門派系的全部未來」這類話語。他不知道自己在這場師徒關係中只是一顆棋子,他引以為傲的踢館不過只是一場被安排的交易。
從小處看是耿良辰一個人的悲劇,但放大看來卻是一整個中國武術的道德淪喪。是那些從小看著俠義故事羨慕著武功可以維持正義的人們的一記當頭棒喝,我們早已失去了所謂的正義,失去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奧義,也失去了人與人之間所謂的道義關係。
片中的耿良辰因為慘遭小人算計而身負重傷,出招的林副官用車把他載往一處荒野,前方有一座基督教醫院,林副官說你可以走去那治療,從此之後不准再回天津,同時告誡你也不能跑,因為只要你跑腹部的刀刃就會劃破腸肚。最後冷冷地對耿良辰說,但如果你願意勇敢地往天津的回頭方向跑五十步,我會非常佩服地放過你。汽車起駛後耿良辰杵在原地,述說自己的家人背叛他的故事,他母親把他趕走要他自己生活,後來他真的能靠自己生活了才發現母親早已帶著兩個妹妹離開天津去了東北。
這個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既是耿良辰的愛也是耿良辰的痛,耿良辰被自己最愛的所背叛,包含了家人、師父與自己深信不已的武術,這個深信不可能被報復的武術報復了他,師傅的局被前去叮嚀的師娘告誡後大白,耿良辰瘋狂地回頭狂奔,車上的林副官其實有一度被他打動(或說是喚起習武之人的道義良知),不過卻被一旁的人告知,這樣跑應該活不下去,找人來幫他收屍吧。最後汽車沒有為耿良辰停留。
跑回天津的耿良辰,選擇自己應該葬身何處才是歸宿,他跑向了心儀女子不遠處,但最後因為害怕讓對方過於悲傷打消了念頭;他最後選擇了車行,用最後的全部力量推著大車,死在車行的兄弟身邊。耿良辰選擇了車行作為自己最後的歸宿,也是一開始給他生存機會的地方。他沒有選擇去找師父,對武術的完全心死。這段劇情強度超級高,特別是耿良辰站在夕陽下的獨白與臨死前推大車的兩幕戲都逼出了我的眼淚,臨死前不知道自己能相信什麼的感覺,與連個能去的地方都沒有。其實從林副官刺進耿良辰腹部的那兩刀就已讓耿良辰死亡,他怎會得到這樣的下場?不過就是名正言順的比武怎成了殺身之因?
耿良辰是《師父》全片中最單純的人,而電影則帶我們看到最單純的人會得到最慘的下場。
「我以為這輩子見不到一個有骨氣的人,你徒弟算一個。」
喚起陳識武術良知的,是耿良辰;讓我們看見最好年代的最後一人的,是耿良辰;真正的師父是他,是耿良辰給了陳識武術必須傳承的原因,讓他憶起了真正的師父應該的模樣,陳識為耿良辰落下一滴淚在刀鋒上是他真正承認他們倆師徒關係的見證,可惜為時已晚,一切都來不及,一切都早已讓徒弟含冤而死。
一直覺得耿良辰這個角色的名字取得很好。「耿」,既是耿直也是忠心耿耿;良辰則有緣份與逢時兩意,耿良辰的死亡或許也就是這兩字語的象徵,既是道義已不復見,也是習武的美好年代早已灰飛煙滅。
猶如電影畫面最後,那幕飄盪在風中的旗幟,耿字尚存,而人,卻已不再。
【艾莫西寫在後面】
對《師父》這電影的感覺可說是又愛又恨;因為它看似武林卻實質商場,看似武德卻實為人心。片中台詞句句攻心,把武術說成了裝裝樣子,把強者寫成了貪生怕死。儘管如此放棄對武術的高深不過多琢磨,卻在電影中放進長篇幅還原中國武術的分門別派,讓13種兵器過招一覽無遺(電影還有一款海報正是用這13種兵器)。其中我對戴立忍與主角廖凡最後過招的那兩句「好兵器」/「好功夫」特別深刻。兵器如果沒有好功夫就無用武之地,有點像是內省與外在的對比,現今人人都追求表象勝過扎根,急功好利大過打好地基。那些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浪漫訓誡,那些武林自有秩序的美好年代已遠去。
或許,我們就只剩下武俠小說與電影,那些假的當真成了的娛樂。電影最後陳識在車上翻閱原本在耿良辰書攤上的【蜀山劍俠傳】,在假裝的武俠中,見著了真正的武林好漢,以血為證。耿良辰或許是全劇的悲劇,但苟且偷生的陳識,與更多出現在電影卻連個全名都沒被提及的人們,這恐怕才更是象徵著現代的你我,那毫無信念只剩生存抉擇的可悲。
這種可悲,是無限循環的;是既不悲愴,也不悲天憫人的,純然的悲。
唉,行文至此,真的想打架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