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一首漫長的爵士樂:《布魯克林孤兒》(Motherless Brooklyn)_艾莫西.jpg

文/艾莫西

好看的電影,總會像是自己擁有生命一樣,在你以為你就要遺忘的時候跳了出來。讓你知道,你並不會忘記它。

相較討喜熱鬧的《鋒迴路轉》,我似乎更喜歡《布魯克林孤兒》些。儘管進戲院的動機是我再次將約翰庫薩克與艾德華諾頓搞混,2009年約翰庫薩克演過一部電影《等媽媽回家的孩子》,大抵是說媽媽出了意外身亡,爸爸必須想辦法告訴兩個女兒,在這個開口與開不了口的中間所發生的點點滴滴。我非常喜愛這部電影,電影把悲傷用了貼近日常的方式傳達,真正的難過並不會嚎啕大哭,有時候只是感覺到很空像是少了什麼。也不知為何,當我看到《布魯克林孤兒》時直覺聯想到了《等媽媽回家的孩子》,就這樣莫名把艾德華諾頓當成了男主角,記憶開始很不牢靠,這個就快要四十的腦。

不過我總相信,人是有直覺的。年紀越大,直覺對喜好的反應就會越趨明顯。開始會抗拒很多並不真的很想做的事;而對於真正想作的則是誰勸也勸不動,老番顛大概就是這樣成為的吧。

孤獨是一首漫長的爵士樂:《布魯克林孤兒》(Motherless Brooklyn)_艾莫西1.jpg

《布魯克林孤兒》,英文原名Motherless Brooklyn,少了母親的城市。儘管電影打著懸疑推理,不過從預告或是各種素材都呈現極度陰鬱。向來我就非常喜愛可以被一種情緒包覆的電影,顯然《布魯克林孤兒》有這樣的特質。不過電影開場的節奏倒是讓我嚇了一跳,加上飾演偵探社老大米納的布魯斯威利,瞬間真有種在看《終極警探》的錯覺。劇情從老大米納莫名被殺害開始,偵探社內沒有人知道老大的辦案內容,偵探社內的四名員工都是當年米納(布魯斯威利 飾)從孤兒院帶出來的孩子,其中也包含了因患有妥瑞斯症會癲癇與自言自語被視為怪胎的萊諾(艾德華諾頓 飾),只是四人都早已長大有自己的生活,對米納的死似乎也沒有太多關注。只有萊諾不願放棄,因為對他來說米納就像是父親般的形象存在;而更大的原因則是,萊諾不會忘記任何事。

米納有這樣的形象不單是他收留了這些孩子;更重要的,是他能看出萊諾異於常人的長才。被視為怪胎的萊諾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萊諾無法控制的自言自語,可以透過藥物來暫時舒緩,但這些藥物也會同時讓萊諾精神不濟。米納總提醒著萊諾要隨時「保持清醒」。而這句話也成為了整部電影的核心宗旨。

孤獨是一首漫長的爵士樂:《布魯克林孤兒》(Motherless Brooklyn)_艾莫西8.jpg

「這裡發生了什麼事?」
「不公,尋求正義。千篇一律的事。」

米納捲入的案情原來扯上了政治。各個關係人也逐漸浮上檯面。當然《布魯克林孤兒》並沒有特別高明或峰迴路轉的劇情,但電影卻細膩地把在大齒輪下小人物每一天的各種百態呈現了出來。萊諾的夜晚總是特別漫長。在夜裡,他隻身一人穿著米納不合身的大衣,戴上米納的紳士帽,穿梭在米納生前去過的每個地方。起初我們以為他只是想知道米納究竟是捲入何事,卻隨著更多腳步後我們才逐漸明白,他只是不願意真正的離開他。不想讓某個人離開的夜晚總是特別深刻且緩慢,但卻總讓人感覺真實。

孤獨是一首漫長的爵士樂:《布魯克林孤兒》(Motherless Brooklyn)_艾莫西11.jpg

《布魯克林孤兒》有2/3的場景都發生在夜晚。夜晚屬於孤獨,夜晚同時也屬於黑暗。見不得人的事一樁樁都在夜晚被揭露,權力者不容玷汙的地位成為殺機由來,毫無交集的人物一個個被串聯,原來某些人的正義建立在私心。原來某些情感抵不過利益。原來某些生命在別人眼中死不足惜。原來在這世界上不是所有真相都應該被公開。原來信念瓦解僅一瞬間。

孤獨是一首漫長的爵士樂:《布魯克林孤兒》(Motherless Brooklyn)_艾莫西7.jpg

「我是孤兒,我沒有兄弟姊妹,我無法瞭解親兄弟會因為怎樣的事情而決裂。」

追查著米納為何而死的萊諾,在這些夜裡也因為案情逐漸鮮明了起來。困擾著他的大腦,在追查案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腦記得曾發生過的每一件事,這些記憶有些美好有些傷人,萊諾曾試圖逃離,試圖用藥物麻痺,試圖讓自己正常。試圖讓自己可以像別人一樣能找到願意待在他身旁的對象。直到他理解這世界的正常才是一種病,一種大家都希望你假裝沒事的病。夜晚的誠實來自音樂,被爵士樂放下的心防讓大腦活現了起來,萊諾跟著不規律的爵士樂很快地抓住了拍子。出色的小號手注意到了萊諾,告訴他說,「我腦子也是一直轉個不停,它永遠在作曲。夜晚來臨時它特別瘋狂,可惜白天總是漫長。」

隨著案情逐漸明朗,才明白這世界每個人對於善惡的分界其實大多遊走,有時正義也會在一瞬間變身成為牟利。萊諾理解了其實誰都一樣,每個人都不過平凡。在車站的一只置物櫃中萊諾得到了所有答案。世界終究沒有想像的美好。

孤獨是一首漫長的爵士樂:《布魯克林孤兒》(Motherless Brooklyn)_艾莫西10.jpg

希望在一只信封被拆開後的紅字上灰飛煙滅。以為會不同的日子再次成為了某一天。人生還是沒能成為即興的爵士樂,只是白天依然是如此漫長,太陽仍把每個人的影子拉長的不成比例,陰影之下的每個人,卻彷彿還以為自己如此不凡。

「這裡發生了什麼事?」
「不公,尋求正義。千篇一律的事。」

終究沒有想像的美好。千篇一律。
保持清醒吧,在Thom Yorke的歌聲中。

【艾莫西寫在後面】
該怎麼說《布魯克林孤兒》?這電影注定不會成為《鋒迴路轉》,沒有討喜或翻轉的劇情,沒有刺激又緊湊的安排。它沉默安靜,時而發出理直氣壯的聲音顯得格格不入。我不會說這是一部好看的電影,但我會說它很像我們的人生。在看似漫長的黑暗中,總有些忽然的光芒,能修補我們破碎的部分。電影裡出現的每個人物我都極度喜歡,覺得艾德華諾頓應該是挺有眼光的,都能請來非常適合的演員來演出這些角色。無論是威廉達佛還是亞歷包德溫,都讓我感受到不僅來自台詞的迷(征)人氣息。情緒都在舉手投足之間嶄露無遺。特別是威廉達佛的演出,最後一場他面對鏡子穿戴整齊準備迎接答案的那個充滿期待又害怕的模樣,以及最後答案揭曉的那陣風,都讓這部電影在我心中留下了無聲的深刻。更不遑這部電影裡多首迷人的爵士樂,酒吧的小號手,無人的水中,夜晚的布魯克林大橋等等。看似無關緊要的片段,首次自編自導自演的艾德華諾頓卻願意給它們一或兩秒的畫面,用鏡頭留下眼光中的稍縱即逝。如夢似幻。

要很久很久以後我們才能明白。能拯救自己的人永遠都只有自己。
保持清醒或許就是這意思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艾同學莫西 的頭像
    艾同學莫西

    書寫記憶3.07

    艾同學莫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