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很喜歡吳念真,對我而言,他的聲音有莫名的穿透力;那種穿透力不是專業廣播員的那種你能仿效或學習,而是他擁有一副說故事的嗓音,那是一種有生活歷練的證明。我欣賞吳念真是因為他鮮少會刻意迴避在他身上發生的那些故事,無論是他的小說還是舞台劇或電影,該憤怒或該怨天尤人時他總會展現出(對我來說)正確的情緒與字彙。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吳念真總讓我心有戚戚焉。
之前看過吳念真的一篇專訪,他對於自己弟弟自殺的事情一直無法釋懷。他說當時要去給弟弟招魂,道士要吳念真擲茭,但擲了好幾次吳念真都擲不出聖杯。後來道士跟他說你試著下跪看看。吳念真忽然整個暴怒,破口大罵說「你這樣一走了之什麼都不管,我得幫你處理這一切,現在還要林北跟你下跪,幹!」然後一擲,聖杯出現。吳念真說這些事情他都放不下,這些就是發生在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你該怎麼放?你自己天天都得面對你怎麼放?
是需要多麼勇敢的人才敢念念不忘?
我很認同吳念真。生活中,其實從來就沒有放下這件事。只是因為日子一直在過,每天又有新的事情發生,所以那些事就依據時刻的相對比例在週遭人心中感覺降低;但事實上自己心與腦是沒有邊界的,用絕對比例來看,重要的依然重要,自己就是會知道。因為自己的記憶不會騙自己。就算我們試圖不洩漏半點線索讓他人察覺這些。
吳念真在《這些人那些事》中,寫的是自己生命中每個家人的記憶書信。我很佩服他能把這些故事用正確的情緒來傳達。就算是憤怒埋怨,憂鬱苦悶,吳念真都沒有逃避或隱藏。有一番話我覺得吳念真說的真好,他說這些發生在他生命中的種種,就是造就現在他這個人的過程。他想記錄下所有他所能記得的小小大大,因為真正的生活不是情節,而是由細節所組成的。
細節這個說法說的可真好。我忽然想起前幾天某友人跟我說他不是很喜歡電影【巧克力情緣】的結局,因為他覺得太突然了。我告訴他我很喜歡那電影的安排,他問我為什麼,當時我也說不上來。現在想想似乎就有了個說法了。
「真正的生活不是情節,而是由細節所組成的。」我想就是如此吧。
謝謝吳念真,也謝謝《這些人那些事》。新的一年中,希望自己可以繼續好好品嚐所有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就算看似平淡無味,或是細瑣到被整個宇宙遺忘都無所謂。那怕我知道我恐怕仍會為了那些他人所謂的無謂而擁有情緒。
但我想,這就是我的生活;在細節之下,組成屬於記憶的情節。然後書寫自己的過程與經歷,並用正確的情緒來傳達。
最後,送上吳念真在《這些人那些事》書序的一段話:
對於故事裡被我提及的所有人,我只能說:在人生的過程裡何其有幸與你們相遇,或輾轉知道你們的故事;記得你們、記得那些事,是因為在不知不覺中這一切都已成了生命的刻痕,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是,你們也還記得我嗎?
新的一年,希望身邊的你們繼續陪我寫下新的點滴細節。
然後,我會好好記得。
(年初三又帶了針孔迷你攝影機出去家附近亂拍一通)
附帶一提,送出文章後發現在歷史上的今天欄位,出現了自己在2007年同一天寫的【口白人生】觀後感覺得相當湊巧,因為自己看完吳念真這本書時確實心中想到的就是【口白人生】,我想起在【口白人生】中那句讓我難忘的一句台詞,「明知道結果還是勇敢接受的人,這種人不就是我們應該留下的嗎?」
這真是個美麗的巧合啊(笑)。
延伸閱讀》 【2007.02.05 影涉人生】就去過自己的生活吧: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