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圖 2023-08-14 下午4.55.33.png

文/艾莫西

最近看電影的時間變少了許多。這幾年生活與工作上的變化頗大,大到有時候自己忽然收到來自這個部落格有人留言給我的訊息時重新回看自己以前的文章居然也會感到陌生。而那種陌生感像是自己丟掉了自己。

看《之前的我們》時,這樣的念頭忽然湧了上來。

 

這幾年感覺電影圈吹著一種奇妙的東方色彩,而且都圍繞在失去與遺憾。去年《媽的多重宇宙》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宇宙搖(其實就是回到過去)遊走在各式的平行宇宙讓我們洞見那些沒選擇的可能其實也是遺憾。而這次同樣由A24製作的《之前的我們》,從國外好評一路吹進了台灣戲院,即使上映規模不大但仍吸引了許多觀眾購票入場。台北上映戲院週六下午的場次幾乎都賣了七成以上,令我頗為意外。或許開始回望人生的某些錯過逐漸成了某種發酵,再差不多如我這般年紀的人們心中。

《之前的我們》英文原名是Past Lives,講述的是一對青梅竹馬的小學玩伴彼此互有好感與陪伴,隨著女生因全家人移民而斷了音訊。男生繼續在韓國生活,女生則從加拿大二次移民再到美國。24年後兩人再次相遇,彼此都有了不同的生命經驗與價值觀。

Past-Lives_書寫記憶307.jpeg

電影輕巧簡單,沒有任何過於厚重或濃烈的情緒。僅有一種隱隱的哀傷悄然貫穿。電影中只有三個主角:女主角娜英、男主角海聖、與娜英的白人老公。電影一開始透過旁白,以酒吧內的顧客視角來猜測三人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或關聯是非常奇妙的,既無法強求,也無法抓牢。年過四十後,我完全接受了每個人出現在自己生命中大多屬「階段任務」,某些時期會產生出深刻的依附關係,但也往往隨著生活的改變而有了新的依存。在這其中,愛情或許是少數可以跟著階段一起成長的可能。不過卻也因為這種可能總是生活大於愛情的產物,也於是削弱了愛情的感覺。

最難忘的,永遠是那出現在某些時期產生出深刻依附關係的人們。有些人會給我們一種「這輩子再也遇不到這樣的人了吧」的感覺,我們會因為某些人的出現而改變了既定的生活方式。那種危險又深具破壞性的衝動確實浪漫,但真值得到我們拿現有的生活去換嗎?又或是,每個後來變成既定生活模式的開始不也是這樣展開的嗎?

【影涉人生】情感不是提問,而是行動:《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_艾莫西 08 .jpeg

《之前的我們》劇情的最初是父母帶著孩子一家人移民。孩子是被迫離開的,為了「更好的生活」。女主角在教室中的一句玩笑話:「我當然想離開啊,因為在韓國我拿不到諾貝爾文學獎。」一句無心的話被同樣是孩子的男主角海聖聽進去了。他沒有聽出女主角故意偽裝風輕雲淡裡的不捨。兩人最後一次一起下課回家時彼此都不發一語,最後在叉路口小男主角叫著了女生的名字,只對他說了句再見。這是男主角對女主角的第一次階段任務,兒時的初戀。

兩人再次聯繫上已是20出頭歲的男女,遠距離的密集視訊,彼此的親切感倒是有跡可循。男主角生活裡最大的改變是當兵,其他的依然是唸書然後住在家裡。對男主角來說,遠在美國的女主角就是外面的世界,是他無法想像的視野。而對女主角其實也有雷同的對比,還在韓國的男主角是她的家鄉歸屬,異鄉人能講家鄉話的機會越來越少,而外地依然充斥著格格不入。他們因此需要彼此,無論是情感或習慣,或一種幻想。然而他們卻無法克服時差,斷訊,或為自己的生活做主。


之前的我們_劇照-2.jpeg

兩人彼此都希望有人來改變自己。卻什麼也沒有發生。於是他們選擇不再聯絡。繼續過著被生活推進的生活。

白人老公的出現,我覺得是個很真實的安排。曾有個朋友對我說,他的結婚對象其實不是因為交往了多久,而是因為想結婚時身邊剛好是她。雖然當時我覺得有些荒謬。但幾年過去,我發現不僅是他,幾個朋友都有了類似的念頭。感情長跑的沒有修成正果,交往幾個月的會閃電結婚。電影裡白人老公對女主角的因緣論問道,如果當時來藝術營的是另一個男人,現在躺在你身邊的應該就不是我了吧。


之前的我們_艾莫西.jpeg

You always forget how much I Love You ?
I don’t forget. I just can't believe it.

一段很深刻的台詞出現在兩人的床上對話。我們要如何相信對方會始終愛著自己?當我們的身份不再是被憧憬的浪漫,而成為柴米油鹽的一環。那些離愛情或理想生活很遠的此刻,總是讓我們感到無力。兩人彼此都是卻也都誰也不是。

或許是因為習慣,以為總有一天會發生。白人老公與娜英從未一起去看過自由女神。即使他們處在紐約這座城市隨時都可以。


Past Lives。PAST指過去的,經歷過的,同時也意指結束的。生活的每次抉擇與被抉擇都必然會讓每一部分的自己消失。我們渴望永恆卻無法停下,我們懷念過往卻無法容忍一成不變。一如在身邊的人與在心中懷念的人永遠很難合而為一。這是一種尋常,身邊的人往往是最難走進心裡的。因為我們不希望身邊的人擔心,不希望身邊的人想太多,也或許我們只想扮演好在身邊時的樣子。那隔閡的語言不通,其實哪個枕邊人不曾感同身受呢?

【影涉人生】情感不是提問,而是行動:《之前的我們》(Past Lives)   艾莫西03  .jpg

《之前的我們》的結局還算喜歡,走不進之前,也未必有之後的男子,做好了自己該做的事,在當下守候著,即使不安且有些無奈,但仍給了身邊人一個可以尋找溫暖的回頭路,一個能讓自己徹底卸下防備的所在。無論他們能不能走到最後,誰是誰的因緣或糾纏,彼此會不會相愛一輩子其實都無須深究了。

情感不是提問,而是行動。
而愛的千真萬確往往也只出現在那個當下。


23df3e5f-066f-4c84-ae6d-b3ac4be925fd.jpeg

雖然題材有些不同。但同樣講述錯過的電影,我個人推薦1997年的《新娘不是我》。當中一句經典台詞:Just Pass By. 深刻至今。錯過就是錯過了,你可以幻想前世也可以寄託來生。但這些念頭都是錯過的人才萌生的。不過《之前的我們》倒也不盡然只是講述錯過,對我來說深刻的是片中強調的因緣,即使只是擦肩而過都是上輩子種下的因,你以為的錯過,其實就是結果。

話說看完電影回家躺在床上時,腦海裡一直反覆浮現陳奕迅的
〈紅玫瑰〉,作詞人
李焯雄的一句:「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大概就是對《之前的我們》這部電影的一言蔽之吧。

作詞:李焯雄 作曲:梁翹柏

夢裡夢到醒不來的夢 紅線裡被軟禁的紅 所有刺激剩下疲乏的痛 再無動於衷 從背後抱你的時候 期待的卻是他的面容 說來實在嘲諷 我不太懂 偏渴望你懂
是否幸福輕得太沉重 過度使用不癢不痛 爛熟透紅 空洞了的瞳孔 終於掏空 終於有始無終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玫瑰的紅 容易受傷的夢 握在手中 卻流失於指縫 又落空
紅是硃砂痣烙印心口 紅是蚊子血般平庸 時間美化那僅有的悸動 也磨平激動 從背後抱你的時候 期待的卻是他的面容 說來實在嘲諷 我不太懂 偏渴望你懂
是否幸福輕得太沉重 過度使用不癢不痛 爛熟透紅 空洞了的瞳孔 終於掏空 終於有始無終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玫瑰的紅 容易受傷的夢 握在手中 卻流失於指縫 又落空
是否說愛都太過沉重 過度使用不癢不痛 燒得火紅 蛇行纏繞心中 終於冷凍 終於有始無終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玫瑰的紅 容易受傷的夢 握在手中 卻流失於指縫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玫瑰的紅 傷口綻放的夢 握在手中 卻流失於指縫 再落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艾同學莫西 的頭像
    艾同學莫西

    書寫記憶3.07

    艾同學莫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